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在去年7月翻譯出版了網站Operation World (普世宣教手冊) 出版的免費下載電子書 Global Transmission, Global Mission ( 病毒傳播與福音傳播,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與契機 )
可於HKACM的網站下載中繁簡體及英文版 https://hkacm.net/i_globaltransmission/
作者在前言中寫道:「我所寫的內容並非全都關於宣教,至少不是直接有關。普宣刊物不只關於宣教,還關於普世教會的大環境,要把各個國家的宗教、社會、經濟、政治、人口各方面的實況呈現在讀者眼前。在禱告和為神的國工作時,我們看到這一切都互相關聯。普宣向來都是禱告、研究、宣教運動的匯聚點,所以現在我們嘗試建構一個宏觀視野,看基督教信仰和新冠肺炎疫情之間的關係。」
全書共52頁,按主題分80點,非常推薦大家一讀,放眼世界, 也配合禱告去行動。
以下節錄書中部分:
4) 如果未來充滿不確定,我們又怎能訂立計劃呢?多年來,企業領導者一直在提倡靈活、靈巧、精簡等概念。打破「一切都在我們掌控之中」這個迷思是痛苦的經歷,但是可能有助人得救,特別是對於北方世界。這不僅適用於世俗社會,也適用於我們對待基督教事工的 態度。隨著周遭各項精心部署的長期策略瓦解,我們可能會陷入癱瘓,但是我們可以向南 方世界的弟兄姊妹學習。(大致上,南方世界包括非洲、大多數亞洲國家、拉丁美洲,北 方世界則指歐洲、北美、大洋洲,然而也有例外)。出於必要,南方世界許多國家早已實 踐了精簡和靈活的原則。他們也知道怎樣在波折之中求生,好好發揮。
「基督教世界的思維模式常常假設我們能掌控一切,並且可以按計劃 過完一生。下一次當我們希望『比自己軟弱』的伙伴能更有效地計劃 和實踐時,我們要記住,我們的文化使我們拙於應對突發情況,正如他們的文化使他們拙於計劃。」
10) 獨裁者正抓緊機會鞏固權力。威權主義本已在加劇。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將會使威權統治變本加厲,加速削弱健康的民主機制。有些人會主張,在對抗疫情的過程裡暫時放棄一些自由是合情合理的,並且最符合人民的利益。但是甚麼時候可以取回來呢?過去,專制政 權成功說服人民以公民自由換取安全保障。即使在自由民主政體裡,也鮮有政府在取得對人民的控制權後又自願放棄的。更何況那些能夠輕易控制和壓迫人民的獨裁國家呢?在俄羅斯,個人防護裝備不足的醫務人員被迫承擔低薪而高風險的苦差。在中國,有關武漢的社交媒體帖文被清除乾淨,報導這種情況的人被消失或受到死亡威脅。在香港,執政者抓住了封鎖的機會,逮捕了一些支持民主的反對派領袖。一些獨裁者拒絕承認病毒在國家裡存在,甚至連提及「冠狀病毒」一詞都會被逮捕。獨裁政權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劇變 來改變法律,對人民的生活進行更精細的控制,並且消除政治異己,而這些情形會複製到 其他地方(即使程度非常輕)。
20) 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看利益比人重要,這種資本主義是道德破產的。希望我們現在都可以 領略到「這世上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無需由其他人告訴我們。有些制度根本上不公 義,不是服務人而是奴役人,這是不對勁的。不顧後果地追求利益,跟耶穌的福音無法相 容,也罔顧每個人大得無可估計的價值。社會上一些群體的反應使這個事實更加明顯。或 許我們將會從這個試煉明白到經濟增長是偶像,明白到人類真正的美好生活不是只看國內 生產總值或者標準普爾指數,還有更多更多東西。有新聞報導,政府發給小公司的資助和 貸款,一些大公司卻去領取(洛杉磯湖人隊,我在說你們);一些企業向來利用稅務漏洞 和避稅港來致力逃稅,現在要求從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受惠;還有很多這類例子。現在, 大家看出護士、清潔工、安老院工人、飲食業僱員、小食店東主、老師都是英雄。大家對 非技術工人的錯誤觀念瓦解了,因為我們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必要服務人員」。
疫情過後,或許我們的經濟制度會改善、改革了,根據這些英雄為社會增加的價值而獎勵他們,減少商業機構管理層的花紅和薪金;那些企業專門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來使少數人致富。坦白說,那些管理層現在領的花紅和薪金多得荒謬離譜。一位很有智慧的新加坡教會領袖說:「人不應該被迫住在懸崖邊緣,而應該得到足夠的緩衝來應付預計不到而必定不時來襲的危機。全球經濟需要修理,公平和憐憫應該是當中內建的價值觀。」
耶穌一再表明人的價值比金錢高。一個女人用極貴的香油澆在祂腳上;馬利亞在馬大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安坐祂面前:寡婦奉獻僅有的兩個小錢;祂潔淨聖殿破壞本土經濟;祂間接使一群豬死亡。還有許多其他事件,讓我們看見耶穌會怎樣回答「經濟方面又怎樣」這個問題。經濟重要,只因為人更重要。
29) 基督的身體是一群行動的人,而不是暫時空置了的建築物。請看大多數地方,教會都正在健康地增長。由下而上每個信徒都參與的運動是最信實地傳揚福音的途徑,培育門徒也最 有效。如果教會成為體制,越來越複雜的架構或許會攔阻人數增長,窒礙靈命成長。毫不 意外,今日全球最有活力的植堂教會比較像新約聖經裡的那些教會,而不是像擁有尖頂大 教堂或者巨大建築物的超大型教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證明了,教會的本質不是建築 物,而是一群遵主話語、蒙主聖靈充滿的人。
在後基督教的西方,我們如果願意聽,就有功課要學。人對於有組織的宗教越來越反感; 教會可以用的錢越來越少;年輕一代不願意上教會;一些教會跟本地的群體脫節;這種種 現象都可能要求教會加快轉型為關係為本的網絡,而不再是一個僵化了的體制。由下而上 每個信徒都參與的模式一次次在疫症、社會分化、經濟危機、甚至持續的迫害之中成功。 說來好像很可怕──在前面的日子,裝備得最好的教會會像在伊朗或越南跟隨耶穌的信徒, 而不像在美國或澳洲的信徒。
37) 一時不見,便告忘懷,再談「隱藏的人」。在未來的每周及每月,網上的會眾一般會聚焦 於本地的外展,或是欠奉。在教會努力迎向風暴的季節,她們也許容易會拋棄全球參與及 宣教異象。固然,有很多地方工作可做。面對新冠疫情而增加的牧養需要,以及社區的需 要愈來愈多,教會領袖將會感到重擔的壓力。若我們門前的人們已經在受苦垂死,誰會想 到從神學而來,世界另一端的人和社群的需要呢?
熟悉全球宣教的我們,幾乎全都熟悉「未得之民」。當溫德博士(Dr. Ralph Winter)於 1974 年洛桑大會引入這個破天荒的概念,他使用「隱藏的人」這詞語。在其後的數十年, 「族群思想」成為普世宣教運動的規範框架。由於迅速的全球化及城市化,有些人努力以 赴宣教的時候離開這個框架方式,根據地區的基礎而不是散居的民族與文化而進行。
然而這 7400 個獨特的語言族群再一次成為「隱藏的人」。隱藏,不是因為他們不在可見範 圍,而是我們的異象由遠處的海外工場移向專注於本地的就近情況。當家中有極度緊急的 屬靈需要,要堅持基督徒的優先回應地球另一面的人在靈性上的絕望,似乎很自私。當 然,自從有了普世宣教的呼召以來,一直有人用這個論據來說不必做海外宣教,不必看全 世界。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使這個論據更有分量。
分類:基督教書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