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處的文化中,軟弱是我們千方百計要隱藏和否認的,甚至是可恥的。然而對於基督徒,軟弱卻是通往生命之道。」這是巴刻博士《軟弱之道》一書的介紹,這是他安息主懷前最後的幾本作品之一,由熟練真理且重視敬虔的神學家在晚年時還能分享他的學習,實在非常寶貴,英文2013年由Crossway出版,簡體中文版2016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在讀這本書前鼓勵大家跟我一樣,先慢慢讀一遍哥林多後書,因本書是以林後為內容,神的話語始終在首位。
這本小書共分四章:
1)關於軟弱
2)基督與基督徒的呼召
3)基督與基督徒的奉獻
4)基督與基督徒的盼望
以下節錄書中一些段落:
什麼是軟弱? 其核心就是無力感。 體弱,是指身體缺乏活力或健康,因此搬不動家具或無法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智力水平弱,是指無力從事某些腦力勞動,例如C.S. 路易斯對數學幾乎一竅不通,我本人也是如此。 性格軟弱,是指缺少決斷力,不夠堅定,缺乏自尊,沒有領導力。 處於弱勢,是指缺少必要的資源去推動和影響局面。 人際關係的軟弱,是指無力帶領和引導——有些父母和牧者也有這樣的軟弱。 每一天我們都會不斷感受到周圍人的軟弱和不足。
P.17
軟弱感常與失敗感聯繫在一起,有時是軟弱感導致失敗感,有時則是相反。 過往的失敗好像黑雲,籠罩著當前的目標,讓人難免再度失敗。 而基督信仰,賜給我們堅實的盼望,應許隨時會幫助我們,似乎應該能驅散一切恐懼和擔憂,但事實上卻不總是如此。一位信徒需要鼓勵時,其他信徒本應及時鼓勵他,而事實上他人的鼓勵並不總是及時的和足夠的。
實情是,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屬靈的事上,我們都是軟弱不足的,我們需要正視這一點。 罪傷害了所有的人際關係,讓我們都陷於無能的境地。 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的有限,這一認識會在我們裡面生出謙卑和對自我的不信任,也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無法自救。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個關口,我們都需要倚靠基督,我們的主和救主,需要操練這種倚靠,直至養成屬靈的習慣,好能領會保羅所領會的,“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林後12:10) 對此,我會在本書的後面再詳細地談。
P.18
保羅與哥林多人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查考《哥林多後書》,以理解上面所陳明的這個真理——基督徒要想靈命強壯,我們的人生和事奉要想有豐盛的果效,道路就是謙卑和拒絕盲信自我,在屬靈之事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軟弱。 在這一點上,保羅比所有新約聖經的作者都更加清楚,而《哥林多後書》的闡述則最為清晰,因為這篇書信的目的,就是特別針對這一問題。
使徒保羅在宣教之旅中所建立的教會,哥林多教會最為任性、不守規矩,對建立教會的保羅也最為不敬。 聖經中給哥林多人的兩封書信顯示,哥林多人需要學習的,遠比以弗所、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多,也比他們學得更慢。 保羅已經盡力教導哥林多人何謂使徒的權柄,以及為什麼他們需要遵照他的教導規範自己的生活,但顯然他們對保羅的話不以為意,也不打算認真遵行。 保羅愛哥林多人,也向他們袒露他的愛,但卻發現他們並未照樣愛保羅。 儘管保羅在他們身上傾盡心血,卻發現假師傅和錯誤的教導更受他們的歡迎,與那些偽善的假教師相比,保羅倒不斷被邊緣化。
P.19
軟弱變剛強無疑,正是哥林多的那些批評者,使得保羅寫這封信時直言自己的軟弱。 保羅在信中強調了他因上帝的命定而遇到的事奉中的艱難,這說明他一直很清楚,自己在教會中和在世界上都是處於弱勢。 因此,保羅也不敢確定哥林多人是否仍然歡迎自己,這讓他認為有必要事先提醒哥林多人預備好捐項(“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林後8:7),保羅說這段話的語氣幾乎是帶著歉意,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這是保羅希望哥林多人所仿效的),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林後8:8)
然而,在本卷書第三部分,保羅對自己的軟弱的承認卻走向一個高潮,保羅透露,為了讓他不致驕傲,“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 ”(林後12:7) 我們不禁要問,這根刺是什麼? 是眼疾? 身體的疾病?跛足? 顯然,這根刺是與身體相關的,也是痛苦的,否則就不會稱之為 “一根肉體上的刺”了,但除此之外,我們就不了解了,並且也無需了解更多。 保羅告訴我們,他曾三次鄭重地懇求上帝:“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 他對我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12:8-9)
因此,保羅未得醫治,但卻不是因為被上帝拋棄。 恰恰相反,正如保羅自己所見證的:“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12:9-10)
本書作者的個人經歷
基督徒的人生與事奉,是一場與軟弱相伴的旅程,人的力量終有耗盡之時,只有屬天的能力可以支撐我們前行——我本人對這一點的領悟,甚至可以追溯到少年時代。我天性孤僻憂鬱,有十年時間都必須帶著一個鋁製的保護套,以遮蓋一場交通事故在我頭上留下的傷口,我也因此無法進行任何戶外遊戲。在那些年裡,我覺得自己幾乎無法參與任何重要的事。這誠然是軟弱感的一種。這種感受,雖然有諸多錯謬,但卻成為縱貫我人生的底色,而近三年來,因為髖骨脫節,這種感受更為強烈,有兩年時間我走路一瘸一拐,做完更換關節的手術後,又用了一年時間緩慢康復。 醫生說,該手術是侵入性的,手術最初的影響就是對我的身體系統的衝擊就像在街上被卡車撞到一樣身體和頭腦的徹底恢復需要時間,創造力也是如此(在我而言,就是寫作的能力),在術後初期會明顯喪失。 這三年來,我對身體和認知方面的軟弱,如同對撒但誘使我們沮喪和灰心的把戲一樣,有了更多切身體會。 保羅早已經歷過這一切——我不斷默想這一事實,我對《哥林多後書》的激賞由此也越發加深,這本小書就是這些默想的結果。 這封書信的內容曾經幫助了我,我盼望它也能幫助更多的人。
P.22-24
第二章提到基督徒蒙召就是要作上帝的和平使者,使人與上帝和好。福音教導我們要仰望基督、熱愛基督和倚靠基督,也提到保羅動力的三方面:1)保羅一生要討基督的喜悅 (林後5:9)2)保羅要在末日審判時上帝能看自己全然忠於基督 (林後5:10)3)保羅因被基督的愛激勵而能自守、有目標、有方向、有行動 (林後5:14)
第三章提到基督徒要以基督的榜樣去奉獻,以下節錄一段:
金錢與軟弱的關係
我之前已力圖證明,軟弱之道乃是基督徒當走的人生道路,而以上所述又與此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在本章開篇看到,墮落的人性賦予金錢失當、過度的價值,人們把自己的投資和銀行存款作為安全感、社會地位、重要程度、別人的尊重以及社會影響力的終極源頭。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富人才有價值而窮人則沒有價值,許多基督徒似乎也接受了這種觀點。 所以,他們資財越多、年歲越長,就越難冒險——為基督教事工慷慨奉獻——在世人眼中這當然是冒險。 基督徒越富有,奉獻反而越少。這令人尷尬,但事實卻往往如此。
然而,軟弱的意思是人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無論是人際關係、外在環境、財務還是健康,無不如此,今天的文化中所充斥的各種養生和治療手段都於事無補,只要這個世界存在一天,軟弱和無力感都將如影隨形。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他事奉年間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被人鄙視和拒絕,正如以賽亞所說,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林後13:4)。這讓我們看見,我們作為耶穌的門徒,應當預備自己走一條怎樣的人生道路。 保羅倚靠復活的基督,在軟弱中得著剛強,這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但是,與保羅一樣,我們的軟弱並不一定會消失,如果我們以為有了錢就能避免軟弱,我們就是在自欺,反倒讓自己更軟弱。 真理乃是,我們都蒙召要學習耶穌和保羅所教導的屬天的金錢管理和基督徒奉獻的原則,對於帶領我們開始學習這項功課的《哥林多後書》8章和9章,我們應當心存感恩。
(P.67-68)
第四章談基督徒榮耀的盼望,集中在林後3-5章,巴刻博士解釋了基督徒榮耀對基督徒現今和將來的意義,跟信心生活的關係。以下節錄書最後一段:
向前看,定睛於基督
軟弱乃是基督徒的生活之道——這一主題至此已分享完畢。 世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規劃著這個世界眼中的強者之路和成功之路。 基督徒則規劃著對基督的信心之路,深知這條道路上會有各樣的軟弱相伴。 他們接受這一切,因為他們懂得,在今生討主喜悅的信心旅程,終將帶來榮耀。
寫下這些文字的我,或閱讀這些文字的讀者,對這一點都還沒有完全體會。 但是終有一天,我們所有人都將經歷這一切,並且,在我們身體改變進入下一個世界的過程中,基督自己要迎接我們,當我們在那個嶄新的天地中醒來,他的面容將是我們首先看到的事物,這將是一件何等奇妙的事。
在我們日漸年老體弱、肉身當中的刺和局限也與日俱增的時候,對這一刻的盼望將托住我們,如同當年托住保羅一般。“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林後5:6) 願我們恆常如此。同時,我們每日的生活道路也被我們的主和救主基督所遮蓋一一不,更準確的詞是照亮,他與內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一起,雖然眼不能見,但卻無比真實地與我們一路同行。 他在父面前是擔當我們罪孽的中保,是我們的牧者、嚮導和榜樣。 他是我們在軟弱中力量的源頭和屬天盼望的源頭。 在我們的生命和福祉受到威脅時,他會保守我們,他為拯救我們而獻上自己,教導我們慷慨奉獻金錢去幫助他人,這麼做也是我們表達感恩的方式。 《哥林多後書》所展示給我們的這些內容,有時也被稱作基督的自足性。 對保羅而言,主耶穌是主導他生命所有方面的中心,從始至終,既是他的榜樣,也給予他力量。
難怪保羅在他的結束禱告中,把主耶穌放在了三位一體上帝的第一位。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團契”——共享的生命——“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林後13:14)。 這也是我結束本書時衷心的祈願。
(P.88-89)
分類:信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