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義

歸信—神如何招聚他的百姓—Michael Lawrence



「如果有一個主題是撒但一直試圖迷惑人的,那就是歸信的真正本質。讓那些事實上並未歸信的宗教人士誤以為自己已經歸信,這恐怕是讓他們走向地獄的最好方式。Michael Lawrence在本書中清楚講述了歸信的真正本質,他首先重申常被遺忘的、關於重生的真理,這是歸信的基礎,然後講述了這個真理如何付諸實踐。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與睿智的教牧勸勉相得益彰。我強烈建議,我們這些確信自己已經歸信的人也讀一讀這本令人受益的書,以免把別人引入歧途。」——Conrad Mbewe

之前介紹過 9Marks 健康教會九標誌事工 Michael McKinley《我真的是基督徒嗎? 》,也誠意推薦大家讀《歸信》這本書,它的副題是「神如何招聚他的百姓」,因此歸信(conversion)是神建立他教會的方法。作者帶領我們看「這個教義應該對教會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從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到我們的成員制度和門訓實踐,再到我們如何看待整個教會。」

每一章的題目已指出我們一般的誤解是甚麼,正確的是甚麼:

第一章——新人,而非好人:重生的必要性
第二章——得救,而非真誠:神的工作,不是我們的
第三章——做門徒,而非做決定:我們的回應
第四章——聖潔,而非醫治:對基督徒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分別,而非刻意設計:對教會群體生活的影響
第六章——呼召,而非銷售:對傳福音的影響
第七章——評估後提供確據:對事工的影響
第八章——恩慈,而非謹慎:教會過度追求純潔的危險

《歸信》這本書大家可以在 9Marks 健康教會九標誌事工的網站下載 https://tc.9marks.org/book/conversion-chs

九標誌事工中文圖書 https://tc.9marks.org/books

同類網上免費書籍資源, The Gospel Coalition 福音聯盟 https://tc.tgcchinese.org/books

以下引書的第三章「做門徒,而非做決定:我們的回應」

我們教導的是什麼樣的信心?

上述對信心的理解會如何影響教會生活呢?首先,它影響著我們教導的內容以及如何提供歸信的確據,也會影響我們所依靠的根基:教導道德主義使我們依靠自己的善行;教導真誠使我們依賴於情感經歷和一種重新奉獻的文化;教導靈性使我們關注成聖道路的事實,而不是天國永恆的盼望;教導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使我們依賴於在兒童夏令營或婚姻退修會上的某次禱告。

保羅說:“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林後13:5)他沒有讓我們省察自己過去的決定,或者省察自己是否屬靈,而是教導基督徒要察看當前的生活。使人得救的信心要單單依靠耶穌基督,不能偏離左右。就像悔改一樣,信心會在信徒的整個生命中留下印證。作為教會,我們希望尋找神在我們當前生命中恩典的證據,並且向彼此指明。

我們要人怎樣相信?

第二,理解合乎聖經的信心會影響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傳福音時不提悔改的信息會導致虛假的歸信,而沒有正確理解信心的福音佈道也會如此。

將信心視為理性上的認同或口頭上的信條,會產生清教徒們口中所說的“模範教師”。這些人能夠講解福音,認同福音,也會禱告,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可能也會頗有感動。但是他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和品格都表明,他們並不認識耶穌,也並未依靠耶穌的應許。例如,約翰說:“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4:20)

自第二次大覺醒以來,福音派人士就把做出跟隨耶穌的決定當作歸信的標誌。 “請把你的手舉起來”、“請站起來”、“請站到講台上來”。這樣做會造成什麼結果呢?教會裡滿是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但他們的生命與世人無異:離婚率與非基督徒不相上下,物質主義氾濫橫流,閱讀色情刊物頗為常見,雖為教會“成員”但參加聚會的次數卻屈指可數(如果還參加的話)。問題不在於教會裡的基督徒仍會犯罪——我們當然會,而是教會中有太多不是基督徒的“基督徒”。但我們卻確認他們是基督徒,還告訴他們不要容許任何人質疑這一點。

令人羞愧的是,我們還以這些“決定”誇口,認為我們傳福音很成功。但是,一年下來,大多數這樣的“歸信者”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當初為什麼很興奮?我擔心,讓我們興奮的原因是,他們是我們的歸信者。這讓我想到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提到的一則關於羅蘭.希爾(Roland Hill)牧師的故事。有一天,一個醉漢對希爾牧師說:“嗨,希爾先生,我是你傳信的信徒呢。”希爾牧師回答道:“您肯定是我的信徒,但您肯定不是主的信徒!”[2]

當辦公室、學校和運動場裡到處是我們的信徒時,世人就會回答:“如果這樣做就是基督徒了,那還麻煩耶穌幹嘛?”

我們很容易就能獲得、操控和收集到人們的“決定”,但是耶穌告訴我們,去使人做門徒不是叫人做決定,不是讓人轉變,而是使人做門徒。門徒是一生跟隨耶穌的人,就是那些忍受苦難、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的人。

我們樹立了怎樣的信心榜樣

第三,理解合乎聖經的信心會影響到教會成員制。我們所設定的門徒門檻,既不能比耶穌所設定得更高,也不應設定得更低。耶穌如何呼召人們回應福音?他說:“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這正是初代門徒所行的,他們離開了先前的生活,帶著悔改和信心跟隨了耶穌。那麼使徒如何呼召人們回應福音呢?五旬節那天,彼得向耶路撒冷的眾人宣告:“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

你注意到有一個詞發生變化了嗎? “悔改和相信”變成了“悔改和受洗”。彼得在這裡不是說洗禮可以救人,而是說信福音的表現方式是洗禮。這是信福音之人的公開回應,就好像在一封信的底線上簽名一樣。

我們來簡要地回顧一下。在《馬太福音》16和18章中,耶穌將天國的鑰匙授予地方教會,讓地方教會正式確認基於福音的悔改行為和真悔改者。然後在《馬太福音》26和28章中,耶穌設立了主餐和洗禮,這就是教會如何使用鑰匙以及確認真悔改者的方式。洗禮是其他人認同你悔改的首要的公開信息。正因如此,教會才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你施行洗禮(參見太28:19)。這就好像對一個新加入的球迷說:“這是球隊球服!”接下來,主餐則會一次次地確認你已經歸信的事實——“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7)參與分受一個餅確認和表明了誰屬於這一個身體。教會也可以通過教會懲戒或除名的方式來取消對某人信仰的確認,即停止一個人的主餐,將他從教會中除名。

換句話說,耶穌沒有留下一群靠自己確認歸信的人和做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決定之人。他留下的是有權柄施洗並舉行主餐的教會,換句話說,他留下了我們所說的“教會成員制”。根據聖經的教導,教會成員制的意義在於,通過洗禮和主餐確認、監督彼此的宣信以及做主門徒。

由此看來,施洗的同時將對方接納為教會成員應是合乎真理的做法。換句話說,洗禮和主餐應該結合起來。前者是進入房間的大門,而後者是正在進行的家庭聚餐。二者結合起來,就使歸信的確認不僅僅是一次決定,而是見證新生命不斷地悔改。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教會團體的確認是可信的,並且區分出虛假的歸信者和名義上的基督徒。

當然也會有例外情況。假設另一間以福音為本的教會確認某個信徒是該教會的成員,那麼他拜訪其他教會時就可以參加主餐,畢竟世界上的教會並不是只有一間。有時我們可能會為一個人施洗,然後他很快就告別我們,去了另一個城市或國家。但是,我們不應該用這些例外情況定義我們的常規做法。

往深了說,認同耶穌的死和復活的信仰與認同耶穌子民身份的信仰緊密相關。正如戈登·史密斯(Gordon Smith)所說:“歸信不僅意味著歸向基督,也意味著加入基督徒共同體。基督信仰顯然是社會性的。”[3]因此,真正的信心是與基督聯合,同時也與地方教會連結在一起。彼得命令百姓悔改受洗後,我們讀到:“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2:41)添到哪裡了?耶路撒冷的教會。

Michael McKinley《歸信——神如何招聚他的百姓》, p.53-58 , 9Marks

分類:神學教義, 信仰生活

Tagged a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