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與保羅一同禱告—Tim Chester



Tim Chester《聖經中的禱告》, 校園書房出版社,p.220-221

這段禱告是請求神按著他豐盛的榮耀(三16),從以弗所書的背景來看,這是「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二7)。在這恩慈的愛中,我們已蒙建立。

我們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之愛的範圍(三18),因為有些事我們不能自行學會。基督徒群體的經驗,教導我們明白神的愛。約翰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四12)。我們藉由基督徒的彼此相愛而看見神,神就是這樣「住在我們裡面」,基督就是這樣住在我們心裡。

電影《教會》(The Mission)的背景是十八世紀的南美叢林,在這部片中,悔改的奴隸販子曼多沙(勞勃狄尼洛飾演)用繩索把他的武器一象徵他過往的生命一一背負在身上,攀登瀑布,以這舉動來贖罪。電影震撼地描繪他拚命想爬到山頂卻困難重重,惟有當一名曾被他恐嚇過的原住民砍斷繩索、使他的重擔脫落,他才得到解脫。 「蒙神接納」的客觀事實,藉由「別人的接納」而成為主觀的得釋放經驗。

我們的合一,不只向彼此見證神的愛,也向世人作見證。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我們藉著團契生活,向周遭的世人詮釋福音,這就是保羅從禱告進到第20~21節頌榮的原因。他再次談到神在我們心裡的大力,而結果則又是神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三21)。神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三20),這不是指我們祈求十人信主,而祂給我們二十人。祂得著榮耀,這才是大事。有了從神來的大力可以彼此相愛、共同生活,我們就歸榮耀給祂,因為我們向世人展現祂奇妙的拯救目的:而且不只向世人,也向靈界的權勢(三10~11)。

福音派敬虔的核心,大多是在神面前的個人。在福音派經驗的核心裡,與神的私人關係成了與神的個別關係。關於這點,福音派現在正是時候。啟蒙運動思想中的解剖個人理性,到了浪漫主義就成為解剖個人經驗。我們宛如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句「寂寞如一朵雲」。

但這樣的敬虔立意,卻與聖經無關。聖經屬靈經驗的核心是集體的。耶穌叫我們禱告說,「我們的父。」神救恩的旨意,是要創造一群百姓作祂的子民,祂要作他們的神。我與神建立關係,是因為我們與神建立關係;有屬神的個人,是因為有屬神的群體,然而,我們卻太常顚倒這順序。我們說,各人對集體禱告的貢獻,要看私下的禱告是否健康而定,集體經驗乃以各人與神相遇為基礎。

分類:信仰生活

Tagged as: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