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八福」事工翻譯、出版及免費推廣 Dane Ortlund 《柔和謙卑》這本好書,而且還錄製了有聲書。
https://bafuhuoban.com/gentle-and-lowly/
以下摘錄《柔和謙卑》第一章「他的心」: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部福音書中共有89章經文,但耶穌只在一處提到了他的心。
只有一處經文提到耶穌自己向我們敞開心扉,這也許是人口中能說出的最奇妙的話語:
馬太福音 11:28–30 新譯本
28 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
30 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有件事從一開始我們就要弄清楚,無論舊約還是新約,當聖經談到心時,都不是指我們的情感,而是指驅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內在生命中心。它是我們早上起床的動力,又在夜晚帶我們入夢。它是我們的動力指揮中心。用聖經的話來說,心不是我們的一部分,而是我們全人的中心,關乎我們是誰。我們的心定義了我們自己,引導我們一切所行。所以,所羅門教導我們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2)心關乎人的生命。它使我們成為一個個不同的人,是我們一切行為的驅動力。它定義了我們這個人。 (3)
當耶穌揭示自己的內心深處時,他告訴我們什麼是他發出一切果效的動力,什麼是他最真實的一面,我們發現深藏於他內心的是“柔和謙卑”。
誰能想像出這樣一位救主呢?
“我心裡柔和……”
“柔和”一詞的希臘原文在新約中還另外出現過三次:天國八福中說,“溫柔的人”將承受地土(太5:5);《馬太福音》21章5節引用先知的預言(亞9:9)說,君王耶穌“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妝飾”(彼前3:4)。柔和、溫柔、謙卑。耶穌不好爭競。他不嚴苛、不激進、不輕易發怒。他是宇宙中最通情達理的人。對他來說,最自然的姿勢不是伸手指責,而是敞開懷抱。
“我心裡……謙卑……”
“卑微”(lowly)與“柔和”這兩個詞含義有些相似,它們共同描繪出一個關於耶穌內心的事實。這個詞在新約裡一般譯為“謙卑”(humble),例如《雅各書》4章6節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但在整本新約中,“謙卑”一詞通常不是指一種美德,而是指貧困潦倒的生活狀態(這也是該詞在舊約尤其是《詩篇》中的普遍用法)。例如,當馬利亞懷了耶穌時,唱了一首《尊主頌》,她用這個詞來形容被神高舉的“卑賤的”人(路1:52)。 (4) 當保羅吩咐我們“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12:16)時,他用這個詞來指代那些在社會上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們不可能在宴席中居首位,而是一出現主人往往不會在意。
說耶穌謙卑,是為了表明他是可接近的。儘管耶穌基督有極大的榮耀和令人矚目的聖潔,他是至高的君王,超乎萬有,但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人比他更容易接近。來到他面前無須任何條件,也無須跨越什麼障礙。華腓德在解釋《馬太福音》11章29節時寫道:“最令他的跟隨者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他生平所表現出來的高貴謙卑的舉止。 ”(5) 投入耶穌懷抱的門檻很低:向他敞開心扉。這就是他所要的。事實上,這也是他唯一的工作。
《馬太福音》11章28節明確告訴我們誰有資格與耶穌相交:“凡勞苦擔重擔的人。”你無須卸下重擔或振作精神,就可以到耶穌面前來。正是因為你有重擔,所以你可以來接近他。不需要付什麼代價。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他的安息是恩賜,而非交易的結果。無論你是努力工作以求生活順遂(“勞苦”),還是發現自己被無法掌控的事情纏累(“重擔”),耶穌基督都渴望你得安息,渴望你從風暴中走出來,他甚至比你自己更渴望。
根據基督自己的見證,他心裡“柔和謙卑”,這就是他的心、他的本性。溫柔、敞開、熱情、接納、通情達理、甘心樂意。如果我們只能用一個詞來說明耶穌是誰,那麼我們若回答“柔和謙卑”就是忠於耶穌自己的教導。
如果耶穌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那麼在“關於我”那一欄的下拉菜單中最顯眼的一行應該是:我心裡柔和謙卑。
但他並非對所有人都柔和謙卑。唯有到他面前來、負他的軛、呼求他幫助的人,他才這樣待他們。在這個應許的前文中,耶穌告訴我們他將如何對待不悔改的人:“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你還容易受呢!”(太11:21、24)“柔和謙卑”並不意味著“多愁善感、唯唯諾諾”。但對悔改的人來說,我們的罪惡、缺點、不安、懷疑、焦慮和失敗永遠比不過他溫柔的接納。因為耶穌不是偶爾柔和謙卑。柔和就是他的本性,是他的心。他不能對自己的百姓不柔和,因他不能背乎自己,就像你我不能改變我們眼睛的顏色一樣。
基督徒的生活總免不了勞苦(林前15:10;腓2:1213;西1:29)。關於這一點,耶穌在《馬太福音》中說得很清楚(太5:1920;18:89)。而他在11章的應許是“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而不是“你們身體就必得安息”。然而,基督徒一切的勞作都源自與一位活的基督相交,而關於他一個超越的決定性事實就是“柔和謙卑”。他以無盡的恩慈托住我們,令我們無比驚異。唯有當我們更深地了解這種溫柔的恩慈時,才能活出新約所要求的基督徒的生命。唯有當我們飽嚐基督的恩慈時,才能在所到之處留下天國的馨香之氣。有一天當我們離開人世,世人會驚訝地看到,神的恩慈何其偉大,遠非我們配得。
分類:信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