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Mark Jones《認識基督的27堂必修課》(華神) 第11堂「基督的閱讀」:
耶穌復活後,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責備祂的兩個門徒,這兩人其中一人名叫革流巴(路廿四18)
耶穌對他們說:
「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路廿四25-27)
耶穌讀舊約聖經,祂從經文中得知自己的受難與榮耀。聖靈幫助基督的屬靈心智,將神預定基督之死的字句活現在祂面前。而同樣的經文也預告祂的榮耀,就給耶穌力量以凱旋之姿走向十字架,讓祂確知祂的死也是祂的開始,就是從「軟弱」到「大能」榮耀的轉變。如保羅說,耶穌是「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
基督讀祂的受難
基督自願承受之苦難維護著福音的榮耀,而祂自覺承受之苦難則增添福音之佳美。祂擁有一個人所能擁有的、關於自己未來受難的最完整知識。全世界的醫生們比不上神的話語,可幫助祂面對肉體與心靈的苦難。古德溫說得精彩:
對我們來說,得知我們未來在世上將經歷的一切會叫我們落入悲慘,因為先知先覺會傷我們的心;那焦慮會折磨我們;我們不知反而較好。但是基督,祂裡面有力量,祂能預知祂要受苦,卻仍持守祂內心的平靜安穩;你看祂從容到底,直到那一刻。祂也必須認知,祂要受的一切苦難,是按照祂與祂父所立的約受苦,這就是基督所受之苦與我們所受之苦的巨大差異之所在。
耶穌閱讀聖經而得知祂的特定命運。舊約中的幾個例子可幫助我們理解耶穌如何從經文中到關乎自己的事。
從耶穌的觀點讀詩篇九十篇,就凸顯祂的降卑多麽令人驚嘆。很多人都在第2節裡認出基督:「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互古到永遠,你是神。」這沒有錯,但是耶穌會把這篇詩篇的其他內容聯想至祂在地上的生活與事工。例如,第12節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耶穌正如此行。耶穌數算自己的日子,祂深思自己在世的年日短暫,祂沒有白過一日。不只如此,神的震怒結束耶穌在地的年日,為此耶穌心裡甚是憂傷(詩九十7;亦見太廿七46)。祂以一聲歎息度盡年歲(詩九十9;亦見路廿三46)。但祂也確知祂手所做的工必然堅立,因為主的恩寵歸在祂身上(詩九十17)。
詩篇二十二篇不只論到基督在世受苦,也特別提到祂被釘十字架的苦難。新約作者用此篇來形容基督的死。例如,馬太福音二十七章35節(「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反映詩篇二十二篇18節(「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3節(「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回顧詩篇二十二篇8節(「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還有,路加福音二十四章39至40節形容的耶穌手腳被刺,正實現了詩篇二十二篇16節(「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不只如此,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6節(「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引用詩篇二十二篇1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
耶穌讀詩篇二十二篇即知祂將經歷被祂的父離棄,又將不得好死,為要應驗二十二篇1節所講的。祂對父不斷增長的愛及祂與父不斷增長的團契,最終將以黑暗、審判,以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之吶喊為結局。
然而,詩篇二十二篇對耶穌的描述,卻也讓跟隨基督的人期待某種平反,就是第22至31節所敘述的,當他們讀到耶穌復活的敘事時就不失望。希伯來書二章12節引用詩篇二十二篇22節關於平反的那一段,以表明耶穌與跟隨祂的人有相同的人性,因為祂稱他們為「弟兄」。希伯來書的作者必定視耶穌為模範之人,才會如此引用詩篇,這表示作者與福音書同樣引用這篇詩篇。
基督讀到祂的榮耀
如果基督只有擺在前面的苦難,我們就真的可質疑祂怎能如此堅決地完成父交託給祂的工作。但父給祂的使命總指向將來的榮耀。在聖經中,祂的高升往往與祂所受的苦難相提並論(賽五三1-12;腓二6-11)。
從耶穌在往以馬忤斯路上所說的話可看出,祂得榮耀的事實與祂之前受苦難的經歷同樣確切。舊約已預言祂的榮耀以及祂所受之苦。每當祂陷入絕望的深淵,祂便需要想起榮耀的盼望。這就是為何祂可以對垂死的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廿三43)保羅在羅馬書八章18節安慰基督徒的話語——「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其中所含的真理,惟有耶穌在世時全然地相信。
榮耀的盼望對彌賽亞來說並非只是舊約的附錄。詩篇不只凸顯祂會經歷各樣創傷,經文同樣也強調祂最終將戰勝祂的仇敵。新約引用最多的詩篇是一百一十篇(約二十二次),該詩篇形容基督坐在征服祂仇敵的聖父的右手邊。身為神一人,祂知道祂將全面地、明智地、永遠地作王。將這篇詩應與詩篇第二篇作對比,就可一窺耶穌如何理解祂所讀到的、有關自己君王的榮耀。這兩篇詩篇都提到:列國被征服(二1-3,一一O1-2)、以色列仇敵的滅亡(二9,一一O5-6),還有神對敵擋祂兒子的君王之忿怒(二5,一一O5-6)。身為大衛嫡系君王,基督乃是在一種特殊意義上作「神的兒子」。我們通常以為「神的兒子」之名號證實耶穌的神性,但是第一世紀猶太人更可能直接認出該名號的君王及彌賽亞之涵義。
確實,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享有與聖父和聖靈同等的權能及榮耀;但詩篇二篇與一百一十篇是關乎那些享有被稱為「神兒子」特權的在地君王。按照這個意義,耶穌基督身為真的君王,與父共享王權,卻依然順服在祂父統管宇宙的君權之下。因為基督是屬神的君王(真兒子),祂必然勝過祂的仇敵。
以賽亞書的第二僕人之歌(賽四九章)所含寶貴的真理有時被忽略,因為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但是四十九章將基督所受之苦連接於基督的榮耀:
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耶和華對那被人所藐視、本國所憎惡、官長所虐待的如此說:君王要看見就站起,首領也要下拜;都因信實的耶和華,就是揀選你一以色列的聖者。 (賽四九7)
結論
基督解讀關乎自己受苦及榮耀的經文,有許多基督徒可學習的地方。雖然聖經的書寫內容乃是圍繞基督而不是直接以我們為題,但我們還是可從中得安慰,知道我們「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我們知道我們會受苦,因為我們屬於耶穌,祂就是那受苦的僕人。但我們也要得榮耀,因為我們屬祂,那高升的王。因為「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後二11-12)。
我們是否也閱讀聖經,以學習明白我們的苦難與榮耀?我們若與基督同受苦,我們就必同享祂的榮耀。
分類:信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