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在陰間和升天—J.I. Packer
[耶穌]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 《使徒信經》
《Jesus, Keep Me Near The Cross》, Ch.17, Nancy Guthrie, Crossway, 2009
《基督徒須知》,宣道, 2014
「死亡」一詞被視為一種「新禁忌」,今天一般有修養的人都不會在公眾場合大談死亡。可是,縱然人們不喜歡談論,「死亡」卻是人們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是人生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不管你事前知道與否,屆時疼痛與否,總有一天,生命必會終止。間題是,如果我的生命要終止了,我應該怎樣面對這死亡的事實呢?
基督徒的勝利
基督徒堅持聖經裏的耶穌現今仍然活著,而且那些接受耶穌為主、為救主和恩友的人,必定能夠從耶穌那裏得到一切人生問題的答案,包括死亡的答案。因為「耶穌領我們走過的地方,必定不會比祂自己從前所走遇的地方更黑暗」。耶穌親身嘗過死亡的滋味,亦已經勝遇了死亡,所以當我們面對死亡時,祂能扶持,帶領我們經遇死亡而進到永生。沒有耶穌基督,死亡是「恐怖之王」;但有了耶穌基督,死亡的毒鉤——那傷害我們的權勢,就不再存在了。
有一位叫約翰彼士頓(John Preston)的清教徒很明白這個真理,所以當他彌留之際,別人問他怕不怕死時,他低聲答道:「不,我不過更換我的住處罷了,我的伙伴卻仍然是祂。」他好像在說:我要離開我的朋友了,但我卻不會離開我的恩友,因為祂永遠不會離棄我。
這就是勝利,戰勝了死亡,也戰勝了死亡所帶來的恐懼。為了指出那條通往勝利的道路,使徒信經在宣稱耶穌基督的復活前,先說祂「降在陰間」。在主後四世紀前,這句話還未加入信經之內,以致一些教會忽略了這個事實,但我們現在已經明白,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
陰間,不是地獄
英文 “hell"(中文現今譯作「地獄」)一詞,自從英譯使徒信經成立以來,已經不正確,因它更改了這個字的意思。 「陰間」的原意是指死人所到的地方,希臘文是 Hades,希伯來文是 Sheol。讓我們現在就討論一下這個字的意思。使徒信經複述彼得所引用詩篇十六篇十節所說的話:「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英文修訂標準本作 Hades 屬正確:欽定本陰間則作 “hell")當耶穌復活時,這節經文就應驗了(徒2:27-31)。可是自從十七世紀以來,英文”hell"(地獄)一詞,只解作不信神的人最後得報應的地方,而新約聖經裹用來表達這個意思的字眼卻是 Gehenna(希伯來文),這個字才是現代英文的 “hell"。
使徒信經所表達正確的意思是:耶穌不是進到地獄(Gehenna或"hell'),而是降在陰間(Hades)。即是說,祂確實死了,而且是從真實的死亡裹復活過來。
在這裏要解釋一下的是,「降在」一詞並不是指從巴勒斯坦的地面降到陰間下面,就如「復活」一詞,也不是說耶穌好像礦場的升降機一樣,從地底下升回地平面。用「降在」這個詞不過是要說明陰間是死人的靈魂所居留的地方——遊魂始終不及地上的生命。畢竟,在世上身體和靈魂互相結合,才算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耶穌在陰間
「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彼前三18)耶穌下到陰間,而聖經也簡略地告訴了我們,祂在那裏做些甚麽事情。
第一,祂到陰間,親自把這地方變成樂園,給那個悔改的強盜居住(比較路23:43);耶穌也把這個樂園賜給那些生前見過祂就相信了祂的人,如今祂也這樣對待那些在死前相信祂的人(腓1:21-23;林後5:6-8)。
第二,耶穌使舊約時代信徒之靈魂得到完全(來12:23;比較來11:40),使他們脫離那素來拘禁著他們、幽暗如坑的陰間(比較詩88:3-6、10-12),一同進入樂園,並享受其中的快樂。中世紀時代的所謂「地獄劫」(harrowing of hell),就是以這一點為中心內容。
第三,彼得前書3:19說,祂曾經「傳道」(大概是宣布祂王國的成立和祂已經被任為世界的審判官)給那些在洪水以前叛逆的、被囚禁的「靈」聽,這些靈大概是指彼得後書2:4及以後所說犯了罪的天使,他們也是創世記6:1-4所說的「神的兒子們」。有些人根據這段經文,說所有在今生沒有聽過福音,或聽過而又拒絕的人,在來世也必定再聽到福音。但彼得這裏所說的話,則對這種臆測絲毫沒有保證。
耶穌曾經下到陰間,這個事實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是因為我們現在可以面對死亡。它使我們知道,我們在彌留時並不孤單,耶穌已經先到達那裏,祂會一路帶領我們。
無論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後就永遠的死去,或跟蘇格拉底和孔子一樣流芳百世,又有何相干呢?祂留給了我們美好的榜樣和教訓,不是已經足夠了嗎?你的看法怎樣?
耶穌的復活舉足輕重足夠?這視乎對甚麽來說。對基督教信仰來說就絕不足夠。假如耶穌死後沒有復活,基督教就要倒台,下面四點可以證明:
第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17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
第二,我們也沒有復活的盼望了,惟有等待與耶穌一樣接受永死。
第三,如果耶穌不是已經復活,祂就不是在掌權,也不會第二次來到世界上,那麽在使徒信經裏,列於「受難」、「葬了」以後的一切字句都要刪去。
第四,基督教信仰不會像初期教會的信徒所相信的那樣,與一位活生生的主——福音書所寫的耶穌——相交。要是如此,福音書裏所記載的耶穌只可以成為你心目中的英雄,卻不能成為你的救主。
一個歷史事實
為要說明耶穌的復活是歷史事實,使徒信經實在把日子算過——「第三日」。按古時的日子計算法,主後約三十年,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上」的那天算作第一天,直至第三天,在巴勒斯坦的首都耶路撒冷,耶穌復活過來,留下一個空的石墳,從此以後,死亡就給戰勝了!
我們能否肯定說這是真實的事呢?是真實的,我們有很充分的證據。墳墓是空的,卻無人能夠拿出屍首。以後一個多月裏,門徒經常意想不到地遇見復活的耶穌,而且還是一群人同時看見祂(最少兩個人,最多五百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見的不可能是幻覺。
那些門徒肯定自己所看到復活的基督不是幻覺,不但如此,他們雖然面對嘲笑、逼迫,甚至生命危險,卻仍然樂此不疲地宣講耶穌復活的事實。他們的行為,對當時流傳門徒偷去耶穌屍體(比較太28:11-15)的謠言,提出了最有力的反證。
耶穌復活有何意義?
耶穌的復活有甚麽意義呢?一言以蔽之,證明了自己是神的兒子(羅1:4),證實了祂的義(約16:10),顯示了祂勝過死亡(徒2:24),保證信徒得蒙赦罪、稱義(林前15:17;羅4:25),以及將來復活(林前15:18);並且使信徒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從死裏復活一樣(羅6:4)。奇妙極了!不錯,耶穌的復活,的確給人帶來了空前最大的盼望。
信經中的「升天」是回應耶穌所說的「我要升上去」一句話(約20:17:比較約6:62)。 「升天」一詞是重述天使在耶穌升天時所說的「離開你們被接升天」這句話(徒1:11)。但「天」是指甚麽呢?是指天空還是外太空?使徒信經是否說耶穌是第一位太空人呢?不,使徒信經和聖經所說的是另一回事。
天是甚麽意思?
聖經的「天」有三個意思:第一,是指神那無限和自存的生命。根據這個意義,我們可以說,神是永遠居住在「天」上的,即使地球不存在。第二,指天使和人類分享神生命時的狀態,不論是今生淺嘗到的滋味,或是來生豐豐滿滿的飽嘗。根據這個意義,我們說基督徒一切的賞賜、財寶和基業都是在「天」上的,而「天」就是基督徒最後盼望的總歸。第三,是指天空,因為天空是在我們上面,是我們所認識的一切事物中,最接近「無阻」的東西,所以像徵神永恆的生命所佔據的時間和空間,就如彩虹象徵神永恆的約一樣(9:8-17)。
聖經和使徒信經宣稱,耶穌在復活後第四十天,以一種新穎卻深具意義的方式升上天,就是升到上面所講第二種意義的「天」上去。 「坐在全能父神的右邊」的意思是,憑著父神的名義和全能統管萬有,為祂的子民謀求長遠的好處。在「父神的右邊」,不是指天庭寶座實際位置的右邊,而是指帝王的權柄(參徒2:33及以後;羅8:34;弗1:20及以後;來1:3,13,10:12及以後,12:2)。以弗所書4:10說祂「遠升諸天之上」,是指祂回復道成肉身以前,不受任何受造物拘限的生命;「要充滿萬有」,是指祂在任何地方都施行祂的王權;「升上」,表示祂已得到無比的尊榮和能力。
升天
那麼,究竟耶穌當日昇天時實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當然並不表示祂變成了太空人,乃是要給門徒看一個神蹟,正如祂變象時所作的。魯益師給我們描寫了當時的情況:「他們首先看到耶穌急促地垂直向上移動,然後看到一片模糊的光(大概就是聖經所說的雲),跟著就甚麽都看不見了。」換句話說,耶穌被提到上文所講第三種意義的「天」上去,然後作王,直到末日的大審判。祂讓門徒親眼見到祂上升。我們不要為此覺得奇怪,因為不論是往上升、向下移、向側移、漸漸模糊或突然消失,耶穌總要透過其中一種方式被提的,哪一種最能表達耶穌從此在榮耀中作王的就是最好的方式。耶穌升天所帶給我們的信息就是「救主耶穌作王」!
分類:受難節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