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James Kwok

八十後香港基督徒

為了神的愛—10月21日—D.A. Carson

雖然身陷這種不公律法造成的危機中,但以理秉持自己一貫的宗旨,既不炫耀他的特立獨行,也毫不隱藏他的信念與習慣。他把一切結果都交託在神手中——這非常類似耶穌的禱告(願祢的旨意成就)和榜樣(馬太福音6:10, 26:39)。這種成熟的表現是非常値得我們效法的模範。

詩篇— 改變生命的書—Steven J. Lawson

《羅馬書》形成了路德對真正福音的純正教義信念,而《詩篇》則給了他無畏地宣揚這些真理的勇氣。他對《詩篇》的個人研究給他灌輸了對神如此崇高的看法,以至於他形成了一種對抗魔鬼的勇氣,為了神恩典的福音的真理而獨自對抗世界。 《詩篇》給了路德給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意志,無論他遇到什麼事,都要信靠神。

生命路線的藍圖—歌羅西書3—滕近輝牧師

「你們是蒙愛的人」( 西3:12)。基督徒一切的一切都是從父神的恩典而來,完全是接受的。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忽略這一章內最重要的一個字「求」(西3:1)。
保羅要我們「求在上面的事」——屬天的事,屬靈的事,屬神的事。求是主動。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是「被動」與「主動」之間的奇妙結晶。

信心和確信—John Calvin

把信心和確信分開,就像把光與熱從太陽拿走一般。我承認,有人比較有確信,有人則比較缺乏,但是信心必然會帶出確信。……信靠基督為中保,堅信天父的慈愛,勇敢相信永生的應許,不怕死亡或地獄的威脅,這乃是一種屬靈的膽識。

與保羅一同禱告—Tim Chester

聖經屬靈經驗的核心是集體的。耶穌叫我們禱告說,「我們的父。」神救恩的旨意,是要創造一群百姓作祂的子民,祂要作他們的神。我與神建立關係,是因為我們與神建立關係;有屬神的個人,是因為有屬神的群體,然而,我們卻太常顚倒這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