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愛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的《向神覺醒 Awakening To God》一書論到聖靈使罪人重生、使人信和悔改的工作,提到以下約翰福音的重要經文時,也想起曾讀過唐崇榮牧師《聖靈與福音》一書中的解釋,以下引兩本書中一些段落: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他來。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 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就不再見我; 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翰福音 16:7-11
唐崇榮《聖靈與福音》(2018修訂版,唐崇榮國際佈道團出版) p.71-72 :
聖靈來了,讓人自己責備自己,就是要讓你看見你與聖子之間的關係應當是怎樣,有怎樣的錯誤。聖靈來了,讓人自己責備自己,就是要讓你看見我們對於父與子之間的關係應當是怎樣的,我們的錯誤又是怎樣。聖靈來了,讓人自己責備自己,就是要讓你看見聖父、聖子與撒但之間的關係本來是怎樣,我們對這關係的認識又是怎樣。
在罪人的觀念裡,這些位分的安排是這樣的:
第一,自己是義人;
第二,耶穌是罪人;
第三,父棄絕耶穌;
第四,魔鬼大有權柄;
第五,人審判耶穌;
第六,魔鬼也審判耶穌;
第七,父允許這個審判。
當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祂被人視為是罪人,被列在罪犯之中,成為最大的罪人。耶穌被視為罪人,人自認為是義人,而膽敢把耶穌看做罪人,「祂違背了我的權柄,我就把祂判決!」「你如果是上帝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參:太27:40)「如果父喜悅你,為什麽不拯救你?父棄絕你了!」當人認為這世界沒有真正的公義可言,是鬼在掌權,自以為在世界大享權柄,膽敢審判生命的主,「人可以審判,鬼也可以審判主,連父都許可這樣的審判,所以這些事情才會成功」。
聖靈的工作就是把這些錯誤的思想,一個一個打消掉。傳福音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但也不像那些没有信心的人所想的那樣困難),傳福音的結果,就是要對父、子、聖靈、人、撒但——宇宙中間整個位格的混亂,做一個總調和;到最後頂天立地,站在一個正確的位分上,把上帝該得的榮耀歸給上帝,把撒但該受的責備歸給撒但。悔改的人應該順服在上帝面前,卸除個人的自以為義,建立真理的次序,讓神為神,讓人為人,讓鬼為鬼,這個福音的果效才是成功的。
博愛思 《向神覺醒 》(1999,更新傳道會出版)p.54-55 :
其次,聖靈「為義」責備人。耶穌說:「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這句話可能是說,因為耶穌不再繼續親身在世上,將神的義表現出來,所以要靠聖靈向世人顯明甚麽是真正的義。又或者耶穌是說,聖靈要向世人顯明在哪裏才能找到神的義。這在世上是找不到的,因為人永遠不能靠自己的義來拯救自己。我們所需要的義是藏在基督裏,祂曾經在世,現在則坐在父神的右邊。
最後,聖靈定這世界的罪,「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這句話最好的解釋是,聖靈要向世人證明的確有審判的事,這可從撒但受到審判,和神在十字架上打破撒但的權勢一事上得以證明。
無人願相信將來有審判,我們都期望凡事能順著自己的喜好去做,且事後既不必受罰,也沒有審判。甚至有時我們因為神並不一定在今世立即審判我們,惡人似乎也常常未必受罰,所以我們就更傾向於這種看法。當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神不是每次都立即審判罪人,因為祂有長久忍耐的個性。但審判終究會來到,神審判撒但就是很好的證明。彼得也這樣說過,在說明神曾審判墮落的天使,審判挪亞的世代及審判所多瑪和款學拉之後,他總結說:「主知道搭教敬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彼後二:9)
愛與獻身
基督教所謂的信心是合乎理性的;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魔鬼亦懂這些,而且可能比大多數人還更信得純正。真正合聖經的信心,也需要人的心受到感動,就像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說的經歴,他在亞德門街(Aldersgate) 一個小聚會中,内心突然「奇妙地暖了起來」一樣。
加爾文也常強調信心裏感情和理智並重的重要。他有次說到,「現在要把頭腦所吸收的倒進心裏去。因為如果神的道只是從我們腦中輕輕掠過,那不能算是憑信心接受;但如果它能在人心裏生根,就會變成一股不易征服的防線,能抵擋並驅逐一切的試探······聖靈也會在我們裏面作印記,把那些深刻在我們腦中確實的應許,印在我們心裏;成為證實我們得應許的保證。(註七)他在另一處又說:「將信心與敬虔的性情分開是不智的。(註八)
最後,信心也包括信任或獻身。我們不再信靠自己,乃是完全信靠神。我們看出神兒子無限的價值與無限的愛,祂為了救我們而獻上自己,所以我們也要把自己獻上給祂。
這可以用婚姻來說明。婚姻包括長時期的相知、相應、相許的累積。交友初期就如信心的第一步一樣:彼此必須滿意。此時雙方要學著認識對方,看看彼此能否構成美滿的婚姻,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對方若不可靠,將來就有難處。第二階段如信心的第二步一樣:要能動心。這相當於墜入情網,顯然此步比單單認識更重要。最後,他們會回應彼此說:「我願意」答應無論環境如何,要共同生活,彼此相愛。我們願從今生直到永遠都將自己奉獻給基督,也是這個意思。
分類:神學教義